人大代表为何建议将游泳技能纳入义务教育必修课?发表时间:2020-06-08 15:00 “限制游泳不是预防溺水事故的有效措施,学会游泳才是预防学生溺水的有效手段。要让学会游泳成为一种基本生活技能。” 最近全国召开两会,据《 中国青年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杨德芹建议,要把“游泳教育”作为中小学校的创新教育来抓,将游泳技能纳入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必修课。 每隔五年发布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显示,1985~2010年25年间,我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从几乎为零增长至(男)14.58%、(女)6.87%,18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达1 .2亿。 在不满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有1/3的孩子至少出现了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国12至18岁的孩子中1.9%患有糖尿病。 相比过去二三十年,中国学生的身体变胖,奔跑速度变慢了。以跑1000米为例,男生平均速度比以往慢14-15秒;女生跑800米比以前慢12秒。 同时,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继续增加、且出现低龄化倾向。目前我国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7成,并逐年增加,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促进青少年健康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部门要主动与体育部门建立常态化协商沟通机制,共同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要深化学校体育中考等评价改革,引导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游泳进校园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学得一项防溺水生存技能,是体教融合的最好抓手,是受家长和学生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 下面小鱼尼莫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游泳的好处,将游泳技能纳入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必修课是很有必要的! 游泳,是在水上靠自身漂浮,借自身肢体和躯体的动作在水中运动前进的技能,是一种理想的锻炼活动,是达到全面健康的一个极好方式。它的技巧内容丰富,花样繁多,倍受广大群众青睐,特别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青少年游泳,能够有效刺激骨骼、关节、韧带、肌肉的发育,促进青少年身高增长,使体格更健壮。游泳是全身性运动,青少年在水中可以自由地活动四肢,有利于骨骼系统的灵活性和柔韧性的发育。 游泳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激发青少年的潜能,提高情商和智商。 据测定:游泳时人的胸部要受到12—15公斤的压力,加上冷水刺激肌肉紧缩,呼吸感到困难,迫使人用力呼吸,加大呼吸深度,这样吸入的氧气量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游泳促使人呼吸肌发达,胸围增大,肺活量增加,而且吸气时肺泡开放更多,换气顺畅,对健康极为有利。 游泳对心血管系统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冷水的刺激通过热量调节作用与新陈代谢能促进血液循环;此外游泳时水的压力和阻力还对心脏和血液的循环起到特殊的作用。 游泳时身体直接浸泡在水中,水不仅阻力大,而且导热性能也非常好,散热速度快,因而消耗热量多。游泳项目在水中进行,肥胖者的体重有相当一部分被水的浮力承受,下肢和腰部会因此轻松许多,关节和骨骼的损伤的危险性大大降低。 游泳池的水温常为26度到28度,在水中浸泡散热快,耗能大。为尽快补充身体散发的热量,以供冷热平衡的需要,神经系统便快速做出反应,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增强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抵御寒冷。 学会游泳,还等于掌握了一项生存技能,在关键时刻,游泳可以“保命”。 4月6日下午,河南驻马店2名分别为15岁和11岁的男孩去刚修好的堤中玩耍,不幸溺水; 4月14日,山东德州市乐陵市西段乡张店村3名儿童(分别为3岁、4岁、6岁,均为男童)落入养虾池溺水死亡; 4月18日下午,广西南宁市某村落,4名中小学生在一池塘玩耍时不慎落水,其中3人不幸溺亡,池塘距离几名溺水孩子的家不到200米。据了解,落水的4人均不懂水性。溺水身亡的女生最大15岁,最小的仅11岁; 4月20日下午,江西南昌县广福镇一名3岁女童不幸溺亡。据目击者介绍,事发前女童和其他孩子在事发水渠附近玩耍,不慎失足落水。 这些悲剧刺痛着我们的内心,也让人深感惋惜:如果会游泳,结局将很不一样! 我国每年因溺水意外死亡的人数仅次于交通事故,数以万计,而溺水者中大多数是未成年人,每年夏天更是中小学生溺水高发期。近期,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 防溺水安全教育,已是每年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每年一个个鲜红的溺亡数字,依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可见,理论多于实践,孩子们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些防溺水知识。 防溺水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会游泳,掌握自救技能,因为实践教育远胜“纸上谈兵”! |